九点整,几辆挂着军牌的越野车平稳地驶入青溪镇武装部狭小的院子。
车门打开,在一群省市县陪同人员的簇拥下,一位身着笔挺军装、肩章上将星闪烁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。
他大约五十多岁年纪,身材挺拔,面容刚毅,眼神锐利如鹰,不怒自威,正是省军区赵副司令。
李部长立刻迎上前敬礼汇报。
赵副司令简单回礼,目光便如同探照灯一般,扫过武装部的每一个角落——从门口的挂牌,到墙上的制度板,再到院角那几台略显老旧的民兵应急装备。
“开始吧。”
赵副司令声音洪亮,带着军人特有的简洁。
沈清韵稳住略微加快的心跳,迈着从容的步伐上前,立正,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
她的动作或许不如职业军人那般刚猛,却无比认真和标准。
“首长好!
青溪镇武装部干事沈清韵,负责为您讲解汇报!”
赵副司令的目光落在她身上,带着审视,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。
他点了点头:“好,小沈同志,带我们看看。”
“是,首长!”
沈清韵侧身引路,从门口的武装部职责展板开始讲起。
她的声音清亮悦耳,语速不疾不徐,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晰。
讲解内容不仅仅是照本宣科,她时常会加入一些具体的实例,比如去年防汛期间民兵如何应急拉动,平时如何参与镇里的森林防火巡逻等。
走到民兵装备库前,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种器材的数量、性能和保养情况。
当赵副司令随手拿起一个灭火器查看时,沈清韵适时地补充道:“报告首长,这个型号的灭火器我们部里共有十五具,上个月刚统一进行过年检和药剂更换。
旁边那具绿色外壳的,是备用补充器材,入库记录在这里。”
她指向墙上挂着的登记本。
赵副司令翻看了一下记录,果然日期清晰,签字齐全。
他不动声色地看了沈清韵一眼,这姑娘不仅记得住数据,连备用品的位置和状态都一清二楚,可见平时工作是真正下了功夫的,绝非临时抱佛脚。
来到国防教育展区,面对一些历史沿革和政策的提问,沈清韵的回答既准确又贴近基层实际,遇到不太确定的数据,她会坦诚地说:“首长,这个数据我需要核实一下最新的文件,请您稍等。”
随即快速从文件夹中找出对应资料确认,没有丝毫含糊或搪塞。
视察接近尾声,在路过一面挂着历年先进工作者照片的荣誉墙时,赵副司令的脚步忽然停住了。
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张己经泛黄的黑白照片上,那是一位戴着大红花的老农。
“这位是……‘支前模范’沈怀山?”
赵副司令问道,语气里带着一丝探寻。
沈清韵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尊敬与亲切的神情:“报告首长,是的。
沈怀山是我爷爷。
他年轻时在解放战争时期,为我们当时的队伍当过向导,运送过物资。”
赵副司令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和更深的笑意:“沈怀山……老英雄啊。
我当年在军史馆看到过他的事迹简介,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他的后人。
好,好啊,红色血脉,代代相传。”
他看向沈清韵的目光里,赞赏之意更浓了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