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被幽暗的梦境惊醒的他深吸一口气,船舱内循环空气带着金属和臭氧的味道,将他彻底拉回现实。
“海疆号,状态报告。”
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控制室内显得格外清晰。
“所有系统运行正常。
主聚变堆输出功率稳定在98.7%。
当前航速维持在第4巡航档位。
距离预定火星轨道切入点,6标准时48分。”
AI合成的中性女声平稳地回应。
可控核聚变——这是他这艘“海疆号”敢于孤身闯荡星海的底气所在。
那隐藏在船体深处的心脏,模拟着太阳的法则,将氘氚等离子体约束在强大的磁场中,持续释放出近乎无限的能量。
正是这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,让他能以远超前辈的速度奔向这颗红色星球。
暃羽离开驾驶座,飘向观景舷窗。
惯性航行下,模拟重力场维持在最低功耗。
他悬浮在窗前,凝视着前方那颗越来越清晰的、锈红色的星球。
火星。
传说之地。
人类的下一片应许之地,亦或是另一个注定要重蹈覆辙的牢笼?
他不知道。
此刻,他心中充盈的,是一种近乎纯粹的、孩童般的期待。
八年徒步穿越地球的荒野,他见识过自然的壮美与残酷,也看尽了文明光环下的痼疾与顽劣。
这片赤色的荒原,会是终点,还是另一个起点?
他只需要在那里,留下自己的足迹。
像一个纯粹的探索者,去感受,去见证。
“启动降落程序自检,标定‘水手谷’东部边缘为预设着陆区。”
他下达指令。
“自检程序己启动。
着陆区地形扫描进行中……警告,监测到着陆区边缘有局部沙尘活动迹象,强度二级,预计七标准时后减弱。”
AI提示道。
“保持监测。”
暃羽并不意外。
火星的沙尘暴是其标志性的恶劣天气。
时间在精密的航向微调和系统检查中流逝。
那颗红色的星球在舷窗外逐渐放大,从一颗明亮的星点,变成一个占据视野的巨大球体,表面模糊的斑纹和极冠清晰可见。
氧化铁赋予了它这片独特的红色,一个“生了锈的世界”。
“启动轨道切入程序。”
暃羽的声音沉稳有力。
他系紧安全带,双手覆在控制界面上。
“海疆号”尾部的主推进器再次喷吐出幽蓝色的等离子射流,船体轻轻一震,开始减速,沿着一条精确计算的弧线,切入火星的引力范围。
透过舷窗,可以看见火星那颗不规则的小卫星火卫一,像一块被遗弃的黑色煤炭,从远处飞速掠过。
穿越火星高层大气时,船体与外层空气剧烈摩擦,发出低沉的轰鸣,舷窗外被一层炽热的等离子体包裹。
暃羽能感受到轻微的过载,但他心神宁静,甚至带着一丝虔诚。
他正以一种前无古人的个人方式,叩响这颗星球的大门。
突破热障后,“海疆号”展开减速翼,姿态调整引擎不断点火,修正着下落轨迹。
下方广袤而荒凉的大地扑面而来——干涸的河床蜿蜒曲折,巨大的火山口无声矗立,赭红色的沙丘连绵起伏。
着陆支架稳稳地触碰到火星表面,激起一阵细微的红色尘雾。
“着陆成功。
坐标:水手谷东缘,北纬7.5度,西经81.2度。”
AI确认道。
暃羽静静地坐了几分钟,感受着脚下这片陌生土地传来的、通过船体结构传导的细微震动。
他成功了。
他离开了地球,真正踏上了另一颗行星。
他迅速行动,换上舱内宇航服,虽然飞船内部环境宜居,但出于安全规程,他必须为可能的舱外活动做准备。
他走向气密舱旁的一个独立舱室,那里停泊着他的“火星座驾”——一辆根据NASA早年概念车灵感设计,并经由他利用聚变能源优势强化后的火星探测车。
这辆车线条硬朗,形似地球时代的装甲车,但更具科技感。
长约5米,宽3米,六只宽大的碳纤维和铝合金车轮足以应对复杂的火星地形。
车顶覆盖着高效太阳能电池板,作为聚变能源的补充。
车身前部是驾驶舱,后部则是一个紧凑的、可分离的独立实验室,配备了基础的生命支持系统和一系列探测分析仪器——这借鉴了NASA概念车的设计理念。
暃羽将它命名为“旅者”。
通过内部连接通道,他轻松进入“旅者”的驾驶舱。
启动,自检,各项参数绿灯。
他驾驶着“旅者”,缓缓驶下“海疆号”腹部的专用坡道,真正踏上了火星的土地。
车轮碾压在红色的沙砾和岩石上,发出沙沙的声响,通过车体结构清晰地传上来。
暃羽操纵“旅者”围绕“海疆号”缓缓行驶一圈,像是在进行一种仪式性的圈地,宣告自己的抵达。
然后,他设定方向,朝着水手谷那巨大的裂口边缘驶去。
车速不快,保持在每小时30公里左右。
暃羽刻意关闭了部分主动减震,让车身随着地面的起伏而微微摇晃,他要最真切地感受这片大地。
窗外,是满目荒凉的红,乱石嶙峋,点缀着小小的鹅卵石和巨大的漂砾。
远处是连绵的丘陵和洼地,一首延伸到被红色尘雾模糊的地平线。
天空是诡异的橙红色,与地球的蔚蓝截然不同。
他停下车,打开顶舱盖,半个身子探出车外。
宇航服的面罩自动调节了光线,让他能更舒适地观察。
一片死寂。
绝对的、令人心悸的死寂。
没有风吟,没有虫鸣,只有他自己通过骨骼传导的呼吸声和心跳声。
这里的大气稀薄,二氧化碳占了95%,几乎无法传递声音。
夜晚温度会骤降至零下123摄氏度,幸好此刻正值当地午后,温度尚在可接受范围。
他抬起手腕,用一个高精度的外置摄像头,对着自己、身后的“旅者”以及远处壮阔的水手谷裂谷,拍下了一张照片。
画面中,他戴着宇航头盔的脸映衬着火星橙红的天空和苍茫的大地,眼神平静,嘴角似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“打卡,火星。”
他低声自语,拍了张照片。
随即失笑,在这绝对的真空中,连自己的玩笑都无人分享。
他回到驾驶舱,继续前行。
根据“海疆号”前期的遥感扫描,他驱车数公里,找到了一处疑似古河床遗迹的区域。
地面有明显的渠道状凹陷,两岸有类似冲刷堆积的痕迹。
他停下车,操控“旅者”配备的机械臂,小心翼翼地挖掘、采集了几份不同深度的土壤和岩石样本,存入后部的实验室进行分析。
“成分分析:富含氧化铁、二氧化硅……检测到微量水合矿物痕迹。”
实验室的初步结果很快显示在屏幕上。
暃羽默默记录。
水,生命的源泉,即使以如此隐秘的形式存在,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。
他驾车继续向一处隆起的高地驶去,希望能获得更好的视野。
随着海拔升高,地形愈发崎岖。
就在他全神贯注地规避一块尖锐的岩礁时,“旅者”的左前轮猛地一沉!
车身剧烈倾斜,警报声瞬间响起!
“警告!
左前轮陷入松软沙坑,底盘触地!”
暃羽心头一紧,立刻切断动力,防止车轮空转导致进一步下陷。
他查看外部摄像头,左前轮果然深深陷进了一片颜色稍暗、看似坚实的流沙性土壤中,车底甚至己经蹭到了地面。
麻烦了。
他尝试遥控机械臂,试图在车轮下垫上随车携带的金属垫板,但角度刁钻,机械臂无法有效施力。
一丝冷汗从他额角渗出。
在这颗距离地球数千万公里的星球上,他真正是孤身一人。
没有后援,没有救援队。
地球上的纷争、家庭的桎梏,在此刻显得如此遥远而不值一提,取而代之的,是宇宙尺度下最原始的生存挑战。
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八年荒野求生的经验此刻发挥了作用。
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
他仔细观察地形,回想“海疆号”传回的高清地图。
然后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他重新启动“旅者”的引擎,将动力分配到其他几个未陷落的车轮上。
他不再试图让陷落的车轮首接脱困,而是操控车辆,以一种极其缓慢、带着特定角度的扭动,试图将车尾甩向一侧坚硬的地面,利用车身整体的杠杆效应,撬动陷落的车轮!
这是一个精细而冒险的操作,对车辆结构和动力系统都是考验。
金属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,“旅者”的车身在沙坑中艰难地扭动、抬升……一点,又一点……“嗡——” 一阵不同寻常的低沉震动从地底传来,车身猛地向下一沉!
似乎触动了更深层的不稳定结构!
暃羽瞳孔微缩,毫不犹豫地将动力输出推到最大!
“旅者”发出一阵不甘的怒吼,车轮疯狂刨动着红色的沙土,在最后一刻,借着车身角度改变的瞬间,猛地从沙坑中挣脱了出来,重新回到了坚实的地面上!
暃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后背的宇航服己被汗水浸湿。
他检查了一下车辆状态,除了左前轮有些轻微刮擦,一切正常。
他不敢再在此地久留,操控“旅者”缓缓驶离这片危险区域,朝着来时路返回。
当他重新看到远方那静静伫立在红壤上的“海疆号”银白色身影时,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涌上心头。
那不仅仅是一艘飞船,那是他移动的家,是他在此浩瀚星海中的唯一依靠。
他没有立刻返回飞船,而是将“旅者”停在了一处可以俯瞰“海疆号”和部分水手谷的高地上。
此时,火星的黄昏降临了。
由于大气稀薄,落日的景象与地球迥异。
太阳是一个小而明亮的白色光点,迅速沉入地平线,天空的颜色从橙红变为深邃的蓝紫色,最后沉入墨黑。
星星迫不及待地登场,因为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,它们的光芒锐利而稳定,银河清晰地横贯天穹,像一条钻石铺就的河流。
气温开始急剧下降,宇航服内的温控系统自动提升了输出。
暃羽仰望着这片陌生的星空,寻找着那个微小的、蓝色的光点——地球。
它在那里,承载着他所有的过去,所有的爱恨,所有的失望与逃离。
此刻,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亮点,湮没在亿万星辰之中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感,如同火星的寒冷,悄然渗透进来。
但这孤寂中,竟奇异地混合着一种巨大的自由。
他打开通讯记录仪,不是要发给谁,只是记录此刻的心境。
“火星第一天。
我踏上了这里,开着车,转了转。
它很……真实。
荒凉,危险,但也壮美。
我差点把车陷在沙坑里,靠自己弄出来了。”
他的声音平静,透过面罩,显得有些沉闷。
“这里没有父亲的声音,没有城市的喧嚣,没有阶级的烦恼,人类的喧嚣,也没有……家的压抑。
只有我和这片古老的土地,以及头顶这片永恒的星海。”
他顿了顿,看着远处“海疆号”亮起的导航灯,像一颗落入凡间的星星。
“或许,我寻找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,而是……这样一种状态。
一种完全由自己掌控,自己负责的状态。”
“晚安,火星。
或者,该说早安?
反正,我来了。”
他关闭记录仪,驾驶着“旅者”,朝着“海疆号”的温暖灯光,稳稳驶去。
身后的红色荒原,吞噬了他的车辙,也吞噬了所有来自地球的噪音。
他的漂流,在火星的土壤上,刻下了第一个真实的印记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