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文学天地!手机版

文学天地 > > 嘉靖朝?不正是工业革命的好时机(王承文徐渭)在线免费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嘉靖朝?不正是工业革命的好时机(王承文徐渭)

嘉靖朝?不正是工业革命的好时机(王承文徐渭)在线免费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嘉靖朝?不正是工业革命的好时机(王承文徐渭)

宇宙无敌恐怖暴龙战士 著

穿越重生完结

小说叫做《嘉靖朝?不正是工业革命的好时机》是宇宙无敌恐怖暴龙战士的小说。内容精选:(历史 无系统 无金手指 科举权谋 科技种田) 拥有现代材料学知识的王承文穿越回到了大明嘉靖年间,还正好是王守仁的孙子,王学的中兴希望。他将一步步从白丁走向状元,从翰林院编修到徐州同知到......到大明朝的最高首辅,他将如何从嘉靖朝高手如云的权谋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? 他铸剑为犁,锐意革新,从头开始建立起科学工业体系,使大明朝的钢铁可以成为大明朝新的长城,俺答汗从此能歌善舞,室町时代的诸侯再不敢侵略大明海疆,这够吗?他还想大明继续幡然昌盛,兴旺发展。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对双生子永远无法分家,王承文带来的先进生产力总会带来先进的生产关系,在新生力量掀起的时代浪潮中,他和大明朝又将何去何从? 唯有一点,在这个大明朝最具权势的皇帝之一,在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面前,王承文的一切算计都是徒劳。但是在这么一位权势滔天,聪明绝顶,洞悉一切又刚愎自用的皇帝手下,一切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,当然也涌动着恐怖的暗流。那么,在隆庆朝乃至万历朝,事情又将如何发展呢? 且看我慢慢道来。

主角:王承文,徐渭   更新:2025-09-19 16:16:1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”嘉靖三十西年,浙江绍兴,山阴县“王承文背着行囊,里面装着母亲的爱和父亲的书信,站在绍兴城。

随便打听便知道“徐渭”的大名,不多时便乘着便车来到了徐渭家的弄堂门口。

王承文从车上下来,对车夫作了揖,给了一角碎银,换来车夫的善意提醒:“公子爷,这徐渭性子古怪,刻薄尖酸,您还是在小铺随便垫口饭,再去他家吧。”

王承文笑道:“我是他友人,今天必要吃上他徐渭的饭。”

随即便向巷内走去。

狭窄的巷子通往更破旧的弄堂,踩着泥巴混着石子的路,王承文一阵烦躁,心想早晚给这些都换成水泥路。

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,小院墙上缠着藤萝,院门破旧但是重新粉刷过,门口的青石板也像是刚换过,房顶上甚至还有完整的瓦,看起来比王承文住的别院稍好一些。

王承文看着方正大门,轻轻叩打。

除了狗叫,没有什么回应。

再加大力度叩打。

依旧如此。

换做砸门,王承文边砸边喊徐渭大名。

院子里一阵闹腾,能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和绍兴土话的叫骂,仿若一个壮汉正朝大门走来。

过没多会,一个衣裳半挂,睡眼惺忪的男子从门缝中探了半张脸出来,问王承文是谁。

见王承文没有搭话,徐渭换了官话说:“你找我求字?”

王承文摇摇头。

“你找我求画?”

王承文听罢一边摇头一边拉开徐渭家的门往里走,边走边说:“你徐渭差就差在这,只会写字画画不会算命。

不妨算算我是来你家干什么的。”

徐渭一边小声骂着一边说:“那你就是来给我当书童的?”

王承文笑道:“徐文清啊,我是来你家吃白食的。”

徐渭笑道:“原来是二皮脸当面,失敬失敬。”

王承文也不落下风,拱拱手:“不要脸阁下,彼此彼此。”

走进徐渭家的小院,首当其冲就是一墙的藤蔓,院里就是三间平房,普通得紧。

“没想到大才子徐文清住的小院这样朴素啊?”

王承文打趣。

没想到徐渭没好气的回道:“陋室无食,客随主便。”

说罢就钻进院里的水缸,拿瓢舀起水倒进锅里,说:“仅有白水半碗。”

王承文真没见过这阵仗,急忙回道:“你小子装什么?

我都闻到米饭味了。”

旋即追着饭香冲向灶台,自顾自的拿瓷碗盛了稻饭出来。

徐渭也不好意思,端出了藏起来的饭菜说:“你这二皮脸倒是对我胃口。

小兄弟别介意,我是个怪人狂生,人对脾气千金散尽,话不投机滴酒欠奉。

你小子是真有趣。”

看徐渭终于认可自己的脸皮,愿意相交,王承文便从包里拿出父亲写给徐渭的亲笔信,“徐先生,在下王承文,这是家父给你的书信。”

徐渭看到信封上的“文清亲启”觉得愈发熟悉,打开信仔细阅读后,不由得神情变换,慢慢张大了嘴巴。

“原来是龙阳先生的公子啊,我就说这字迹眼熟。

大水冲了龙王庙,我们还是一家人呢。”

“嗯?”

反倒是王承文听到后迷茫起来,“确实家父王正亿号龙阳,可这一家人嗯?

从何说起呢这是?”

沉吟片刻,王承文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,父亲不会是王阳明的学生吧?

“我师从季本季彭山,师公王公,是正经的王学门人,和你当然是一家人了。”

徐渭反而有些不解,“龙阳先生未与你提及你祖父的事情吗?

龙阳先生是王公的嫡子,你是王公的亲嫡孙。”

“那到真诚如一家人啊,文清兄,我可以这样叫吗?”

王承文顺杆向上爬。

“能和王公亲孙如此同侪相交,我徐文清也算三生有幸了。”

徐渭有些促狭笑道。

“那太好了,文清兄我正有一事相求。”

“承文你表字如何称呼?

有何事?

为兄定当鼎力相助。”

“在下表字穆安。

有事即为秋闱,想与文清兄互为学友,砥砺前行。”

随后两人开始坐而论道,徐渭有意识的考察王承文对西书五经的理解,徐渭也不愧才子之名,随时便能激起王承文的才思泉涌。

谈至兴起,徐渭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掏出一坛酒,非要边喝边聊。

王承文根本不怕这明朝的20多度的浊酒,也痛快的应和一醉方休。

两个相隔500年的灵魂在这一天仿佛终于找到了知心朋友。

500年前离经叛道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他的知音。

不多时,二人醒来,痛呼喝酒误事!

“还两月余就要赶秋闱了,实在不能和你喝酒了徐文清!

酒竟伤我至此。

从今日起我要戒酒了。”

王承文揉着脑袋抱怨道。

“得了吧,穆安老弟。”

徐渭闭着眼躺着说,“你除与我讨论学习之外,是不是还在意如何写作?

龙阳先生在信里也写了。”

“非我自傲,文清兄,我自认我的学识秋闱万无一失。”

王承文倒是当仁不让,“但是时文如何写得出彩真是一头雾水。

我曾想投考官所好,父亲劝我此非正道。”

“实际上并非如此,穆安老弟。”

徐渭抬起头,正色道,“我一兄长唐顺之,字义修,号荆川,乃是时文大家,倘若你能将他的时文吃透学习,区区秋闱不在话下。

而春闱确实需要打听考官投其所好,此并非学术所好,因为经义必须以孔孟正道解答。

你要按照考官的激进程度进行调整。

愚兄就是锋芒太过,前几次秋闱总是折戟沉沙啊。”

“我有意请文清兄与我一道回家,随后可通往杭州,方便我等学习切磋啊。”

王承文邀请徐渭一道回家。

“不若一同回家拜见龙阳先生。”

徐渭笑道,“固所愿耳,不敢请耳。

反正我家身无长物,不若说走就走。”

王承文不仅和徐渭交上了朋友,还将这个新朋友拐回了家。

身世显赫又好像失势的父亲,自己身上萦绕的疑云越来越多了。

“抬头看看刚放晴的朝阳,在这个陌生的时代,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呢?”

王承文暗自想,“真的随遇而安当个政治机器吗?”

刚到这里的他没有答案,这会也没有一个清晰的选择。

但是清晨八点钟的太阳会告诉他的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